穩定汽車消費、提振汽車市場已成為熱議話題之一。近期,包括商務部在內的中央各部委先后多次就此表態,廣東、湖南、浙江等省份紛紛響應,出臺政策支持車市。
業內普遍認為,購車補貼、指標增加等措施均是提振汽車市場的良藥。不過,除短期刺激性政策,購置稅減免等長期的支持性政策是否最終出臺,同樣可能影響車市的回暖進程。
多省推激勵政策
疫情影響下的中國車市正緩慢復蘇。數據顯示,今年2月國內汽車銷量僅為31萬輛,已退回至2005年水平。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方面表示,目前國內車市已經觸底,隨著復工進度不斷加快,中國車市將迎來回暖。
車市“觸底”反彈,在各車企加快復工復產節奏的同時,如何刺激汽車消費也成為車市回暖的關鍵。3月30日,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表示,汽車行業企業整體開工率已由60%左右提升到97%,員工復崗率由50%左右提高到82%,總體達產率已經與去年同期水平相當。“但是,對汽車行業來講,目前仍然面臨著很大的困難和問題,特別是整體消費需求不振的問題,即使目前企業復工復產率比較高了,但是由于市場需求不足,企業庫存增加,有可能在后續的一段時間里,一些企業的達產率還會進一步降低。”他說。
對此,商務部消費促進司負責人王斌近日表示,受多種因素影響,2018年以來汽車銷量下降,疫情也對汽車消費短期內產生較大影響,今年前2個月汽車消費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中下降37%。“穩定和擴大汽車消費,促進消費升級,有利于加快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王斌稱,促進汽車消費,要在生產、流通、消費三方面發力,統籌兼顧經濟發展、環境保護和交通出行三方面要求。
事實上,穩定汽車消費,政策已先行。辛國斌表示,為解決有效需求不足問題,工信部積極配合相關部委,研究穩定和擴大汽車消費的政策建議,督促各地區加快出臺促進汽車消費的政策措施。“目前已有廣東、山東、吉林、海南和深圳、寧波、杭州、南昌等省地市出臺了一些具體的政策,相信后續會有更多刺激消費的政策出臺。”
據統計,近一個月,商務部已連續多次提到要促進汽車消費。3月23日,商務部、國家發改委、國家衛健委聯合發布通知,明確提出要“積極推動優化汽車限購措施,穩定和擴大汽車消費”。3月26日,商務部舉行線上新聞發布會,會議中提到商務部下一步將鼓勵各地結合本地實際情況,出臺促進新能源汽車消費、開展汽車以舊換新等措施,進一步穩定和擴大汽車消費。
在商務部大力推動下,各地隨即積極響應。3月24日,浙江印發《浙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提振消費促進經濟穩定增長的實施意見》,其中提到將鼓勵杭州有序放寬汽車限購措施,制定汽車以舊換新和下鄉惠農政策,深挖農村汽車消費潛力。
據統計,2月以來,全國已有佛山、廣州、珠海、湘潭、長沙、杭州、寧波、南昌等多座城市公布相應汽車消費促進政策。各地出臺的政策,主要包括鼓勵購買國六車型、鼓勵以舊換新、推動汽車下鄉、補貼新能源車型等措施。
“目前來看,2月車市的低迷已是超預期的嚴峻,3-4月的車市回暖速度較慢,5月后預計恢復正常。隨著廣州、佛山、湘潭等地區出臺刺激消費政策,其他各地也會有類似的支持政策。預計2020年乘用車市場零售銷量為1900萬輛,同比下滑8%。” 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
補貼汽車消費
在各地支持政策中,國六車型和新能源車型成為補貼重點對象。其中,佛山對購買國六標準車型的消費者給予每輛2000-5000元不等的補助;湖南省鼓勵各地對無車家庭購置首輛家用新能源汽車給予支持;廣州將對個人消費者購買新能源汽車給予每輛1萬元綜合性補貼,對購買國六標準新車每輛給予3000元補助。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數據顯示,今年2月國內新能源汽車銷量為1.29萬輛,同比下降75.2%。其中純電動汽車銷量為1.06萬輛,同比下降72.6%。由此,新能源汽車銷量已經連續8個月下滑。
值得注意的是,除鼓勵新能源汽車和國六車型消費,浙江省還在政策中提出“依法放開改裝車市場”,商務部發布的政策中則提出“取消皮卡進城限制”。
不過,崔東樹表示,目前各地促進汽車消費的重點措施大部分都聚焦在促進換購需求上,未有效推動新購需求,對車市總量的拉動有限。政策還是應該在首購消費上下功夫,增加限購城市指標是最直接有效的手段。
數據顯示,2016年,國內車市的換購群體占比為32%,增購群體占比為6.3%,首購群體占比為61%;到2019年,換購群體占比增長至40%,增購群體占比增長至9.6%,而首購群體占比下滑至51%。
在增加指標方面,廣州和杭州率先采取行動。其中,杭州發布新的小客車總量調控管理規定,決定2020年內將一次性新增2萬個購車指標;廣州則提出,將加快推進落實2019年6月明確的新增10萬個中小客車指標額度工作,并視情況研究推出新增指標。
國信證券分析師梁超團隊預測,限購政策下,限購城市汽車需求受到較大抑制。如果2020年所有限購城市牌照供應量擴容一倍,有望一次性帶來全國83.7萬輛增量消化,限購城市牌照翻倍帶來的2020年銷量增速促進約3.9%。
呼吁恢復購置稅減免
事實上,除了呼吁增加購車指標外,部分汽車行業從業者還希望有關部門能出臺一些更長期性的支持政策,包括減免購置稅、穩定新能源補貼等。
此前,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提出五項“穩增長、促消費”相關政策建議,其中便包括調整小排量(1.6L以下)乘用車購置稅率,以及實施國三排放車輛購置稅減免。中金公司發布的一份報告也提出,目前國家在穩定汽車市場方面可以使用的政策工具仍然較為充分,其中包括車輛購置稅減免、購車補貼等稅收及財政手段。
作為我國稅收體系中的一個重要稅種,在提振汽車消費方面,車輛購置稅發揮過顯著的作用。2009年1月,我國首次推出1.6L及以下排量車型購置稅減半政策,當年乘用車銷量激增47%;2015年10月底,我國再次推出1.6L及以下排量乘用車購置稅減半政策,次年乘用車銷量增長17%。
崔東樹認為,如果2020年實施購置稅減半政策,可能會拉動國內汽車銷量增長259萬輛,拉動消費稅和增值稅總體達到600億元。
在新能源補貼方面,2019年6月末,我國新能源補貼正式執行2019年標準。其中,新能源乘用車、客車、專用車國家補貼相較于2018年整體退坡幅度超過50%。同時,隨著地方補貼徹底退出歷史舞臺,微型電動車幾乎完全喪失補貼。
家住密云區的市民王先生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自己平時很少進入五環內,日常用車范圍主要在家附近幾十公里范圍內的周邊村鎮,因此對電動汽車的續航要求并不高。然而,電動汽車現在相對燃油車仍有些貴,即便是低續航的微型車價格也并不算實惠,這讓他遲遲無法下決心購買。
“政策應該大力鼓勵電動汽車下鄉,改善農村市場的出行條件,但目前250公里以下續航里程的電動汽車補貼下降速度太快。如果能恢復一些補貼,對農村環境改善和新能源汽車發展,都會起到促進作用。”崔東樹說。
標簽: 車市回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