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25日,海南召開海南省公共文化服務高質量發展工作會議。會議發布了由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廣電體育廳組織遴選的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高質量發展典型案例,保亭《文化、旅游、農業三融合,打造黎苗文品質城》成功入選。
圖源三亞旅文微信公眾號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位于海南省南部內陸,多年來,保亭縣委、縣政府利用自身濃厚的文化底蘊,實施“文化鑄魂”工程,為旅游鑄魂,為城市鑄魂,通過塑造知名節慶文化品牌,來構建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同時,讓老百姓深入挖掘民俗文化內涵,參與到公共文化服務的建設中,推動文化與旅游相結合,將單純的觀光旅游產業升級為文化旅游大產業,并推動文化+、旅游+、農業+三個不同領域互融共進,把保亭打造成一座名副其實的黎苗文化品質城,推動黎族苗族傳統文化全面復興,樹立民族文化自信。
(資料圖)
| 精心雕琢,黎苗文化植入公共空間
保亭啟動黎苗文化元素植入行動,打造民族特色城市空間。從縣城大街小巷到圩鎮集市,從廣場公園到河廊步道,從公共建筑到街頭小景和綠化帶,隨處可見的黎族圖騰、黎族圖畫故事,深入到了城鎮建設的諸多細節,所有的元素都在向游客傳送一個信息:這是一座民族山城。七仙文化廣場曾榮獲“全國特色文化廣場”榮譽稱號,也是一年一度的“七仙溫泉嬉水節”主會場。行走在街道間即可感受這座城市的舒適和民族特色。以船型屋頂造型打造的美麗鄉村什進村、什慢村,享水谷共享農莊和各鄉鎮村民族特色墻畫,向游客、民眾昭示著這座山城的歷史文脈與對美好生活的愿望。
在七仙嶺景區,一些酒店的壁上繪出或砌出黎族或苗族同胞勞動的場面,呀諾達、檳榔谷景區的特色民族活動也顯示出了保亭的民族風情。保亭的民族文化元素與當地的旅游業息息相關,外地游客感嘆道:“整個保亭,就像是一座黎苗文化的展覽館!”
| 合力設計,建設特色的非遺“活體”博物館
檳榔谷景區起初只有原始黎族茅草屋,發展旅游只能觀景而無法讓游客更加深入體驗。保亭政府牽頭組織企業研究,邀請民俗、博物等專家進行指導,按照非遺主線,設立獨立展館和游覽路線,打造海南省內最豐富、最權威、最靈動、最純正的民族文化“活體”博物館,成為保亭公共文化供給中的重要支點。谷內原始風貌保護的甘什黎村船形屋,首座非物質文化遺產陳列館、黎族紋身館、山欄文化館、陶藝館等主題展館,集中展示了海南傳統民俗文化和非遺資源,景區四大主題博物館:無紡館、麻紡館、棉紡館、龍被館,展示黎族在傳統紡織技藝中獨特的文化內涵與重要地位。
| 主客共享,塑造全新的品牌節慶活動
保亭始終堅持民族地區文化特色,舉辦傳統民族節慶活動,以古時各村寨(峒)舉辦慶祝“祭水”活動習俗打造“嬉水節”。海南七仙溫泉嬉水節是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的黎族、苗族同胞一年一度盛大的民間傳統節慶,自2000年至今,嬉水節已成功舉辦了十余屆,2010年榮獲"2010中國十大著名節慶品牌"稱號,2011年被聯合國教科文民間藝術組織等評為"中國最具人氣的民間節會"。
如今,嬉水節已經成為保亭最亮麗的一張名片,是保亭旅游資源、黎苗文化的營銷推介的載體。保亭借助嬉水節平臺,充分展示了保亭獨有的雨林溫泉、民俗傳統、民族風情等綠色旅游資源,打造一個獨具黎族苗族特色的民族文化品牌,展現保亭獨具民族和地域特色的文化魅力。
| 外引內聯,振興傳統工藝工作站
保亭珍惜國家級試點振興傳統工藝工作站落地機會,外引內聯建站。“三引”即外部引高校、引企業、引人氣,吸引專業人才和市場資源到保亭,“三聯”即內部聯動非遺傳承人、本土企業、兄弟市縣單位,引入知名高校共同在保亭設立傳統工藝工作站,2019年被文旅部非遺司列為全國第十四個振興傳統工藝工作站。保亭有效整合政府、高校、企業和代表性傳承人等多方資源,通過改善材質、改進設計、改良制作,幫助提高當地傳統工藝項目發展水平,打造地域文化品牌,豐富非遺產品。
| 企業助力,激發文化藝術創作活力
保亭一是整理出版《黎族織貝珍品·衣裳藝術圖騰百圖集》和《保亭黎族樂器民間音樂曲集》、《黎族竹木器樂》、《黎族鉆木取火》、《七仙嶺傳說》、《甘工鳥傳說》、《蛙的故鄉》等16種圖書和黎族苗族民歌民樂精選《七仙嶺歡歌》,拍攝宣傳片《美在保亭》和《風情保亭》等宣傳片,出版《七仙嶺文藝》季刊;二是縣圖書館設立地方文獻室,收集整理地方文獻3700多冊,成為本地企業項目產品開發、裝飾設計、宣傳推廣階段資料查詢的重要渠道;三是縣民族博物館組織文物資源普查和文物保護,重點對檳榔谷甘什黎族傳統村落等在旅游景點內現存不可移動文物進行科學保護,助推文物+旅游融合,指導景區深入挖掘文化內涵;四是組織開展民歌民舞旅游服務培訓,為景區、酒店、民宿和農家樂培養通曉民族風情、掌握黎族禮儀、會唱民歌、會跳黎族舞蹈的員工。
| 共建共贏,推進文化場館文旅融合建設
保亭采取“圖書館+景區”模式,與呀諾達雨林文化旅游區合作共建打造“雨林書屋”,為景區游客、附近居民和讀者提供紙質書及電子書閱覽、圖書外借、知識講座、培訓、讀書主題活動、文藝展演等公共文化和旅游服務;同時,采取“圖書館+酒店”的形式,與七仙嶺君瀾度假酒店合作,建設“瀾閱書屋”,既豐富酒店的旅游服務內容,也給游客提供更優質的文化服務,惠及周邊群眾,助推公共文化和旅游融合。
|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日臻完善
保亭深入推進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試點工作,建成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目前,共建成文化館1個,圖書館1個、博物館1個,實現9個鄉鎮綜合文化站全覆蓋,配備62個村級文體活動室、69個農家書屋等城鄉“三級”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同時,推進城鄉文化設施全面互聯互通工程,目前已建成公共文化服務“云平臺”建設工程,形成了以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影劇院、文化廣場等為一體的大型文化設施集群。保亭順利通過了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國家集中評審,被授予“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榮譽稱號,升級建成數字文化館(實體數字文化體驗館)、數字圖書館和數字博物館,實現文化館和圖書館總分館體系建設。目前為止,總分館體系基本形成,改革成效明顯,保亭已基本實現公共文化設施和服務活動的全覆蓋,城鄉公共文化一體化建設趨于成熟。
| 文旅融合發展呈現新業態
保亭在旅游產品的創新、提質和轉型上邁出了堅實的步伐,起到了示范帶動作用,2019年被列為首批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尤其是充分發揮“民族特色文化,熱帶雨林溫泉”的資源優勢,精心打造四大區域、三大景點、二大熱點,讓游客停得下腳步、留得下記憶,推動旅游業由“觀雨林泡溫泉”向“深度文化體驗”轉變。文化創新的因子讓保亭在文化廣場打造、美麗鄉村建設、網紅景點開發、旅游演藝編排、研學產品設計方面呈現不少新意亮點,讓保亭推出有別于沿海地區的旅游文化產品,深受游客喜愛。
標簽: